人性与创业(3):关于孩子与教育

王志勇 发表于 2020年11月14日 11:04

这个栏目本来是和创业有关的。但是,感情、孩子也都和事业密不可分,甚至这2者也能成为事业的一部分。对于孩子的成长,家长不能逃避,所以就得勇于面对。因为话题敏感,所以前一篇最后的部分,昨天删掉了1/5。(重点是删掉了“邀功”这部分。)

这一篇继续分析课外补习导致水涨船高、干扰教学秩序的本质。前一篇(人性与创业(2))提到的贴吧帖子,也有人说和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关,孩子的家长是清华北大、高学历如何。优秀的基因=改掉坏习惯,这需要钢铁般的意志。净空老法师曾说,佛学不讲遗传。一个人的言谈举止、思维性格、体貌,周围的人潜意识里认为遗传会占到100%。对于一个勤勉努力的人,遗传的影响能控制在20%以下,所以能创造奇迹。建立优秀的基因,那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。先天的智力差异确实存在,但是影响不大,勤能补拙

如果一个班上超过80%的学生都有课外补习(比如我们这边很普遍),在教学秩序的干扰是让有的老师抓不住重点,一些需要着重反复讲的知识点,会一带而过。产生幸存者偏差,老师会认为这个知识点,孩子们容易掌握。

课外补习,有很多是一节课几十元、一两百元的这种社会民办辅导补习机构。

越是重点学校,这种现象越严重。因为重点学校的学生,课外补习越多。

实际上,有很多知识点需要讲五六遍、10遍以上,学生才能掌握,但是老师可能往往只讲过一遍。

这就是现在的真实教育环境。当然,也有很多老师能抓住重点。

这种课外补习的影响,多多少少是存在的,同时也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。有上补习班的学生,很多知识讲一下就会,或者没有讲就已经会了,因为这些学生有提前练习过。没有上补习班的学生,又加上贪玩,学习不努力,解题时不会举一反三,题稍微变一下就不会做。

博客圈内有位李淼教授,他的博客现在还在线(博客名:格致)。二零零几年时我有看他的博客(他当时在德国居住),先生承认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,有句原话是中国的教育是nǎo残式教育

中国的教育是纯粹应试教育,优胜劣汰。

所以,答题的技巧是有一部分题本身是较难理解的,这些题不需要去深究它的原理和含义,只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,答对了即可。

我又注意到(人性与创业(2))提到的贴吧帖子,里面的家长交流贴图里,这位家长有提到想通过换座位而提高成绩。这个出发点,有点自私。除非是有极个别孩子听力不好,听不清老师说话,可以往前坐一坐。调座位对老师来说是很难办的事情,所以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提调座位的事情。

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调座位,就是孩子之间闹了矛盾、有口角,并且孩子发动了家长来参与,到了尴尬、不可缓和的地步,这时候老师可以主动考虑调座位,这种情况很少见。

如果上课时旁边的同学说话影响自己学习,这时候让孩子和老师沟通。

大家都经历过学生时代,所以孩子们的经历、想法我们都懂。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突然产生了灵感,好像突然醒来一样,所以数学成绩那时候猛增。

现在的小学试卷的难度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一样,将近30年前了。但是不同的是,我们小学的时候练习特别多,五六年级时,几乎天天都在考试。当时班上有很多同学总是考七八十分,我在五年级时有连续3次满分,六年级时连续4次满分,我觉得当时拿到卷就有一种数感。

这种数感,就像我现在从事的编程工作,开发期要连续2~4个月每天都工作8~10小时。编程工作里,大约80%~90%都是运用小学数学的逻辑。初中、高中的数学和物理,其实也是围绕小学数学为核心。

所谓数感,就是能理解每个数字之间的关系,或者能灵活地套公式,或者能现推导公式,出题人怎么绕都不会把你绕晕。不会数感的人,题目稍微绕一下就招架不住。

掌握了数感,其实已经很快知道题的结果。写过程,是为了防止因为没有过程而丢分。

数感,也可以理解为 5x=15,得出x=3。
这个解题过程不需要死记硬背,拿到就很条件反射地用15÷5。做完后,验算一下5×3是否为15,如果是,就是正确的。

没有数感的学生,像这样的例子,数字再稍微变一下,就开始乱答,5×15,或者5÷15,五花八门。就算是不熟练方程的解题公式,现推导也能做对。

70分到100分的跨度,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。只要掌握这种数感,就能达到每次考试都不会低于95分,最差也是93分。

那些尚未掌握这种数感的学生,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,马太效应。

解题时,把眼睛睁大,把大脑打开,去想象它们的原理

爱调皮捣乱的孩子
我上小学时,前面的男同学特别爱靠桌子。一般人靠一靠也没什么问题,他还要把我的桌子使劲地往后挤,桌子大约有10度倾斜这样。

现在回想起来,这种人就是过于自私,以侵占别人利益为快感。

前些天刚学到的最新佛法来解释,这种行为不好。如果一个人喜欢靠不应该靠的地方,比如喜欢靠墙,佛法来说这种行为就是没骨头,走到哪里就靠到哪里(没有独立能力)。尤其是女人,更不能喜欢靠墙,很危险。

后来果不其然,这位男同学的学习一年比一年差,是很差的那种。

遗传对智力的影响
因为中国教育的内容,难度不会大到哪里去。所以,智力的差异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周围的人潜意识里认为很多遗传会占到100%,这一点是目前社会中很难改变的。

如果说遗传有一定的影响,那么还表现在这个鲜为人知的方面:
如果一个男人(或女人)通过自己的努力,达到足够优秀的水平,他必然能找到同样优秀、或更优秀的配偶。他们的后代,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硬件遗传的原因,而是因为两个人都在某方面有良好的习惯,这种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,所以使孩子优秀。

反之,如果一个人没有达到足够优秀的水平,较难找到优秀的配偶。自己,或者配偶可能存在着某些不好的习惯,比如懒散、懒惰、爱拖延、不爱动脑筋、脾气不好,同样会影响孩子

有少数能在逆境中成材的孩子,是因为逆境反而使他极化。面对懒散的人,他反而学会了勤快。

0条评论:

抱歉,评论已关闭。

王志勇:1980-09-26 (44周岁)
程序设计,前端设计。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,均符合原创的定义,禁止转载,违者将必究;正确的方法是贴原文的标题和网址即可。

与此相关的链接
自由勇专栏

Blog存档 Archives

2022年07月
2022年06月(15)
2022年05月(20)
2022年04月(16)
2022年03月(9)
2022年02月(9)
2022年01月(10)
2021年 +

2020年 +
2019年 +
2018年 +
2016年-2017年(9)
2014年06月-09月(10)
2013年 +
2012年 +
2011年 +
2010年 +
2009年 +
2008年 +
2007年 +
2006年 +
2005年09月(4)

Copyright © 2006-2024 auio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此Blog程序由王志勇编写